跳到主要内容

· 阅读需 3 分钟
Seven Wate

我最近是真的懒,也是真的忙,不过凑巧还出去转了两趟,上个月去了云台山,国庆又去了神农架。

郑州七八月份太热,天天窝在家里,终于凉快了,就想着和小雅一起出去快乐一下。旅游这种事,目前我已经有了极致的心得:去哪里不重要!玩什么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开心,开心,还是开心!

现在各地的旅游模式大同小异,诸如黄山,云台山,神农架等都可以理解为一个超级大的公园,每个小场馆都需要门票,然后整体需要花几天时间在里面溜达,更适合旅居一段时间。不过要是能在当地有一个小院就好了,闲暇时光就来待几天。

开车返回郑州时碰见一个老大爷叫卖焦作铁棍山药,寻思着这总不能是从郑州万邦批发的吧?结果回家一秤,八两称,足足少了近百十块。

🙃🙃🙃 糟老头子,坏滴很……

B2774A23B5ECDEDB083A5B3DA12F3DE6.jpg

今年更是疫情后的第一个国庆节,依旧哪哪都是人,哪哪都是结婚的。不过相较于前两年,今年我参加的婚礼不多,只有三场。

本来国庆是没有打算出去玩的,恰巧湖边露营临时起意。神农架,说走就走,出发!晚上下了高速后,神农架 80 公里的山路却要两个半小时。最近又是雨期到处都有落石,第二天还现场目击了前车被一块巨石撞击,不过还好没啥大事,想了解的看看四川观察发布的抖音三十几万点赞……

神农架之旅本以为依旧欧皇附体,云海日落,事实却是好不给面子。下了好几天的雨,云海也不尽人意但又似乎是我对于感受美的阈值越来越高了。

群山

云海

高山流水

🥰🥰🥰

· 阅读需 9 分钟
Seven Wate

使用了将近十年的笔记本,前段时间因为太热,机械硬盘掉盘了。不过还有一块固态硬盘是装的系统,但是 Windows 系统却崩了,许多软件也都打不开了。尽管这台笔记本已经快十年了,但它的32GB 内存和 1TB 固态硬盘仍然非常给力。然而,日常开发需要使用 Docker 和 WSL 以及 Jetbrains 的全家桶,32GB 的内存在 Windows 系统下仍然感觉不够,经常会用满……

想想以前,我总是特别爱重装系统,现在真的懒得折腾了。对于 Windows 11 也不太想用,而 Windows 12 似乎还很远。所幸就圆了自己曾将想用 Linux 的梦。

不得不说,现在的Linux桌面生态确实与过去大不相同。

我也犹豫过 Linux 众多发行版本选哪个,不过最终还是坚定的选择了 Ubuntu。我也推荐一个 distrochooser.de 网站,可以帮助你结合自己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发行版本。

第一个坑:关于电脑硬件驱动的问题

这个是一定要清楚的,虽然 Linux 是开源的,但一些硬件驱动却是闭源的。如果你的电脑硬件比较新,而你选择了 debian,折腾起来会有些许麻烦。甚至有些硬件例如 Windows 的指纹解锁和 LED 发光键盘可能根本没有驱动。

Ubuntu 驱动

在这方面,Ubuntu 做得非常好,系统自带的ubuntu-drivers能够傻瓜式安装驱动。

第二个坑:关于更新频率的问题

Ubuntu 更新

在使用了将近十年的笔记本后,它在不久前因为过热而停止运作,机械硬盘也出现了问题。虽然我还有一块装有系统的固态硬盘,但Windows系统却崩溃了,许多软件也无法打开。尽管这台笔记本已经快十年了,但它的32GB内存和1TB固态硬盘仍然非常强劲。然而,在日常的开发工作中,我常常需要使用Docker、WSL以及Jetbrains的全家桶,即便如此,32GB的内存在Windows系统下仍然感觉不够用,经常会用满……

回想起以前,我总是喜欢重新安装系统,但现在真的感觉懒得折腾了。对于Windows 11我并不太感兴趣,而Windows 12似乎还遥不可及。幸运的是,这让我终于实现了使用Linux的梦想。不得不说,现在的Linux桌面生态确实与过去大不相同。

在选择Linux的众多发行版本时,我也曾犹豫不决,但最终还是坚定地选择了Ubuntu。同时,我也想推荐一个网站 distrochooser.de,它可以帮助你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发行版本。

第一个挑战:电脑硬件驱动的问题

这是一个必须要清楚的问题。虽然Linux是开源的,但一些硬件驱动却是闭源的。如果你的电脑硬件比较新,而你选择了debian,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甚至有些硬件例如Windows的指纹解锁和LED发光键盘可能根本没有驱动。

Ubuntu 驱动

在这方面,Ubuntu做得非常好,系统自带的ubuntu-drivers能够傻瓜式安装驱动。

第二个挑战:更新频率的问题

Ubuntu 更新

Linux 的发行版本众多,更新频率主要分为两种:定期更新和滚动更新。它不会像 Windows 那样强制要求更新,选择权完全在你。但是,你必须学会使用 sudo 而非默认使用 root,这样在大多数情况下就不会出问题。

毕竟 Linux 可是出了名的稳定!

第三个坑:关于桌面环境的问题

三台显示器

在 Linux 中,一切都是文件,桌面运行环境也只是一个软件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桌面环境,不必再担心内存占用的问题。毕竟现在是 2023 年了,你的电脑不会连 8GB 运行内存都没有吧?

第四个坑:关于软件生态的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先,我们可以将软件生态分为国内和国外两种情况。从我的主观感受来看,国外的主流软件有90%都有Linux客户端,而国内的主流软件只有40%有Linux客户端。不过,针对国内的特殊情况,deepin结合wine适配了90%的国内主流软件,虽然使用起来有些不足,但基本上已经够用了。

接下来,只需要使用以下两种方法,你就可以解决80%的常用软件问题。

  • deepin-wine:Debian/Ubuntu上最快的QQ/微信安装方式,作者提供了简单,快捷的使用 deepin 的 wine 应用方法。
  • Flathub:一个开源的应用程序分发平台,旨在为 Linux 操作系统提供简便的软件安装和更新方式。它基于 Flatpak 技术,Flatpak 是一种容器化的应用程序打包和分发格式,可以在不同的 Linux 发行版上运行。

第五个坑:关于打游戏的问题

Steam

也许,你可能还想玩游戏,比如玩玩《饥荒》、《缺氧》或是一些 3A 大作。没关系,安装了 Linux 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放弃游戏,Steam 已经为你准备好了一切。

心得体会

说实话,从多年的 Windows 切换到 Ubuntu,阵痛感确实非常强烈。一开始使用时,很多地方都感觉不舒服,特别是一些小细节的折腾会让你感觉发狂,例如输入法和显卡驱动的问题。但是,一旦你度过了这个阵痛期,你会发现一切都变得非常舒适,简直是完美!

首先,老笔记本又焕发了新生,32GB 的内存根本用不完。各种开发工具只需要一个apt install命令就能安装,系统运行非常流畅,特别是字体渲染,Windows 字体优化的跟 💩 一样。

然而,Ubuntu 在很多细节上还是不如 Windows 和 Mac。我也使用 Mac,Mac 的体验确实非常好,但高配置的 Mac 对于我的荷包来说实在是太贵了,而且内存的价格简直比黄金还贵。

不过,作为开发者的神器,Mac 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Linux 还需要时间来追赶。

🥰🥰🥰 多尝试总归是好的。对了,中秋节快乐 ~

· 阅读需 5 分钟
Seven Wate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每一个决策都伴随着不确定性。有时,我们可以迅速地做出决策,甚至期望这种不确定性。而有时,我们会深思熟虑,试图最大程度地减少不确定性。

当我们面对决策时,总是在快与慢之间挣扎。是迅速做出决策,还是慢慢地收集更多的信息后再做出决策。

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将决策比作门。他会问自己:这个决策是单向门还是双向门?单向门意味着一旦决策做出,就无法回头。而双向门则意味着决策是可以随时调整的。贝佐斯在给股东的信中写道,有些决策是有重大后果的,几乎是不可逆的,这些决策必须经过深思熟虑。但实际上大部分决策都是可以调整的。如果做出了不理想的决策,你可以随时改变。

无论是可逆还是不可逆的决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你可以通过考虑撤销决策的成本来评估其价值。成本越高,决策越不可逆;成本越低,决策越具有可逆性。

对于可逆的决策,我们应迅速做出。快速决策并不是鲁莽行事或信息不灵通的借口,而是承认即使决策不完美,也是可以接受的。例如,今天早晨你发现牙膏快用完了,决定去商店购买。到了商店,你却发现原来常用的牙膏品牌已经卖完。面对这种情况,你并没有犹豫,而是选择了一个包装看起来还不错的牌子。毕竟,如果这个牙膏不合口味,你随时都可以更换。

而对于不可逆的决策,我们应更为审慎。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支NBA球队的经理,正在考虑是否交易队中的明星球员。这样的决策一旦确定,将很难撤销。

贝佐斯认为,当我们对某个决策有70%的把握时,就应该采取行动,而不是无休止地等待更多信息。在《一瞬之间:不假思索的思考力量》中,马尔科姆·格莱德威尔探讨了为何在不确定性下决策可能如此高效。我们常常认为信息越多,决策越好,但格莱德威尔并不这么看。他指出,有时过多的信息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模糊。

当你真正理解到,可逆决策不仅是为了引入新的可能性、收集信息,还是为了寻求他人的意见时,你的决策模式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对于那些一旦确定就无法更改的决策,最大的风险在于过于急躁。而对于可调整的决策,真正的挑战在于避免拖延。我们应该及时做出那些可调整的选择,而对于关键且不可逆的决策,则应在最合适的时机慎重决策。

Reversible and Irreversible Decisions

原文:https://fs.blog/reversible-irreversible-decisions/

· 阅读需 25 分钟
Seven Wate

前段时间 V2Ex 论坛有几篇关于职场政治的帖子特别经典,耐人寻味,值得多读几遍。整个事情大概是这样的:GPT 老哥入职一家新公司,由于他的工作理念没有天朝特色,最后一步步以黑色幽默的结局惨淡收尾。

整件事情的时间线大致是这样的(链接需要全球上网):

  1. 我给公司部署了一套 ChatGPT, 老板说没有目的性, 给我这件事的绩效打了个 C, 如何评价这一现象?

我主动给公司部署了一套 ChatGPT, 也给公司所有员工展开 AI 及 ChatGPT 的入门使用培训, 希望大家能更好地利用 AI 工具 来提高工作效率, 现在每天不同岗位提问的数量有 200~400 条左右(公司有 100 人左右), 老板自己也用它来翻译各种文档和写各种文档的大纲等等, 结果老板给我的月度绩效考核时说这件事没有目的性, 也没有对业务到底帮助多少的数据支撑, 就这件事本身给我打了个 C, 我心里是不服气的, 但不知道如何反驳, 如何评价我做的这件事以及老板对我的绩效考核?

第 1 条附言

补充点信息: 公司有 2 个老板, 给我打 C 的是二老板, 面试时候 2 个老板都面过我, 面完本来他们觉得我管理能力不行(我估计是 2 老板觉得的), 过了 1 个月后大老板加我微信, 又约我聊了下, 说他还是比较倾向于技术纯粹的人, 他说他是长沙人, 觉得"辣椒不管怎么样还是辣最重要", 于是我进这家公司了, 做技术经理, 进公司后归二老板管, 大老板比较闲云野鹤, 不怎么管公司内部具体事宜。

我部署 ChatGPT 这件事, 也是大老板微信我说他朋友的公司用 ChatGPT 做了很多好玩的事, 当时我正好在研究自己部署 ChatGPT, 就和老板说了我打算给公司部署一套, 大老板给我了肯定和支持, 说 AI 优先, 逐步推广起来。等到周一我也和二老板说了,他没什么态度,就说试试看,后来我开展培训的时候大老板也来听了, 二老板没来听。

  1. 我就是上次给公司部署 ChatGPT 的, 今天被开了

除了这件事, 还有另外一件也是我主动发现, 然后开发进行优化的事

背景: 我发现投放部门每天每个人都要花费 1 个多小时去做重复劳动力的事, 并且做出来的月报数据不准确。

目标: 开发 RPA 帮助投放部门释放生产力。

行动:用 1 周的时间完成 RPA 的开发上线, 交付给投放小组使用

效果: 用户给出的评价: 使用频率: 每天满意度: 非常满意响应速度: 非常快数据准确性: 非常准确

“在查询日报、周报、月报及回本数据时,大大减少了人工查询成本,并且增加了 7 日、14 日、30 日数据情况,因此便于每日查看当日回本进度,便于投放把控投产及回本情况。”

第 1 条附言

这次来吐槽主要也是想快点找到工作, 就像我最后截图说的, 现在一个人养家, 压力大, 我想找架构师工作(我老婆也说我性格幼稚不成熟, 不适合做管理, 我个人自我评价也是对技术对人都是"赤子之心"), 开发经验 10 年, 坐标杭州, 各位 V 友如果有推荐的岗位, 不胜感激[抱拳]

第 2 条附言

回复各位网友我的岗位和职责:

  1. 我的岗位是技术经理(技术负责人), 面试时候就说进来后所有技术都是我这边管理; 我想着既然是技术 leader, 就应该用技术服务于大家, 立好技术团队的旗帜;
  2. 进来试用期就定了 2 个目标:

1). 制定技术团队人效框架(背景是二老板需要有一个相对客观的产出评估工具给所有员工打绩效), 我花了 2 周左右时间也做出了, 现在也在按这个框架管理所有的开发同学, 但是二老板后来说我没有继续跟进改进框架; 2). 研发 AI 智能客服机器人, 我们是 2c 的电商互联网公司, 所以客服团队人员也是较多的, 老板希望用 AI 来解决客服团队的效率问题, 当时定的计划是 8 月底 AI 回答采用率达到 90%, 其实这件事我就用了 v 友推荐的 dify 这个开源产品+gpt 的能力, 就做好了, 本身不需要写什么代码, 结果采用率已经到 95%以上了; 二老板说如果没有 gpt 怎么办, 那我说就是要自研模型, 需要算法工程师岗位来做公司内部模型这件事, 但是公司没有算法工程师, 招聘又迟迟没有结果, 于是这件事在二老板看来我就没有继续做下去了;

其实大家可以看出来, 如果只是这两件事, 我其实事情并不多(特别是技术上面), 所以想主动做点事, 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 结果现在就这样了

第 3 条附言

二老板喜欢否定和踩人, 这是公司员工基本都感受过的感觉, 很多人都怕和他开会, "我一开始真的以为自己没做好, 后来发现好像不是这样的, 而且就算下次我改进了, 他也不会说好的地方, 继续挑刺说我其他不好的地方", 这是其他同学的原话, 还有同学说我"直脾气, 只做事不做人,在这里吃亏的, 老板只喜欢听话的", 我脾气是真的直, 如果否定, 指责我时完全子虚乌有, 指鹿为马, 我会会上当场怼回去

第 4 条附言

很多同学让我下掉我主动做的两个服务, 二老板昨天让 2 个开发来交接我这两个服务, 我没有拆, 不过..., 我也下掉了自己的 api-key

第 5 条附言

希望大家不要抓些敏感信息, 甚至去"定位"到公司或人, 这样可能对我不利, 我希望所有吐槽就在 V2 这个小圈子里消化掉, 拜托各位 V 友啦🙏🏻

第 6 条附言

我想过了, 其实我被老板开, 和我主动多少事没有一点儿关系, 我主动做的对其他部门, 对公司有价值的事也不会在他心里留下什么不开的理由。本质上来说, 就是我面对一个喜欢 PUA 的又不实事求是的领导, 选择了怼回去, 这才有这样的结局, 不管以后在哪家公司, 我如果有技术上能帮大家的还会继续去做;如果我面对一个喜欢 PUA 的又不实事求是的领导, 我可能还会怼回去, 也可能会更成熟地去面对;

  1. 我是 GPT 老哥, 现在公司因为我下了自己的 API-KEY 威胁我, 我可以怎么办

关于我的情况详情见: https://v2ex.com/t/966243 交接时已经和技术同学说了我要下掉自己的 key, 因为用的是我的钱, 只是之前找公司报销, 以后不可能再用我的钱, 也告诉他应该怎么申请 OPENAI 的账号和 key, 结果我收到这样一份邮件, 请问各位 V 友我可以怎么保护自己

法律函

第 1 条附言

大家讨论怎么解决, 不要网暴, 否则那公司会更恶心, 谢谢

第 2 条附言

HR 经理说提前三天通知, 没有赔偿, 我想仲裁就去好了

第 3 条附言

刚才我联系了以前同事, 原来是他们 VPN 到期了, 然后碰巧遇到我的事, 那些老板和高层不明所以就怪到我的头上, 所以发了这封邮件, 现在 vpn 恢复了, 他们用新申请的账号可以继续用了

第 4 条附言

刚打电话给律师了, 他说因为我签的是主动离职, 所以现在也无能为力了, 这个亏我吃过记住了


一开始 GPT 老哥因为工作中绩效被打了个 C,郁闷得想在 V2Ex 寻求安慰和解决方法。不过后续事情发展的节奏,我甚至一度以为是钓鱼贴。不过其中最有趣的就是评论,开始的一边倒,以及后续种种声音的出现,完美地诠释了群体的愚蠢。

我也只是刚度过职场的新手期,开始真切的体会到所谓的职场政治。我是一直都认为:职场就是打工的地方,打工就是为了填饱肚子,我们都是打工的,为什么大家就不能团结一致,一起奋斗,而是总窝里搞斗争呢?

先说一件曾让我苦恼许久的事吧。在大一的时候,前班长的种种原因,机缘巧合下我被选为班长,据说是因为我学习好……毕竟对计算机科学数十年如一日的热爱,因此我在系里成绩一直都是前几,加上许多事情班长要身先士卒,还有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经历,那真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各种荣誉奖状一摞摞。

事情就发生在大二报名竞选国家励志奖学金的时候。现在我的记忆还很清晰,那天早上还没睡醒,院系书记给我打电话:

  • XX,醒了没?

  • 咋啦,老师,有什么事情,你说?

  • 没啥事,最近班里情况怎么样?

  • 老师,你放心,没什么问题。

  • 当初看各方面能力都很强,推荐你当班长,这么长时间办事一直让我很放心。最近不是要报名竞选国家励志奖学金么?你做好宣传工作,鼓励大家积极参与。

  • 好,没问题,宣传部长已经通知到位了。

  • 你上次国家程序设计大赛是不是拿了个二等奖?

  • 是,上次主要因为准备时间不足,下次一定提早准备,争取得奖。

  • 上次校田径会你是不是跳远季军?还有篮球赛和其他系一块拿了个季军?

  • 是,咋拉?

  • 最近国家励志奖学金,我看了看要求,你的很多奖项不够加分的标准,我觉得你还是不要报名竞选了,避免到时候选不上下不来台。

  • 我尝试尝试吧,也不一定能选得上。(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 行,那你好好考虑考虑。

挂了电话,顿了很久,我理解了话里有话,却又无法接受。她,一位院系书记给我打电话暗示不要参加竞选?最终我还是没有报名,但毕业后,我意外地收到了一笔 5000 元大学生创业奖金。

后来正式工作的第一年是 DBA 职位,主要负责业务系统数据维护和企业数据分析方面。直属领导性格比较闷,有着技术人的偏执。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所谓的传帮带,默许你是一个工作经验十分丰富的人,一开始经常会直接把问题丢给你,不懂就是自己学会去阅读文档。

可是,大哥,这文档都是多长时间没有更新了……

从集团到分公司仅有一份年久失修的 OneNote 文档,登录成功全凭运气。 数据库表中还有拼音命名法,一个表中几十个字段没有备注,字段命名就更随心所欲了,甚至连业务逻辑都写到存储过程中。而且我还遇见过一个最变态的诉求:业务部门的一位同事,需要导出数据进行分析,我 count(*) 了一下数据量上千万行。我怀疑自己代码写错了,都没有怀疑他业务需求存在问题。在三确认后,没问题我就直接导出来了,大概有十几个 GB 的 Excel 表格。最后,她过来拿 U 盘拷贝走的,我滴妈,你就是能打开,你又能干啥?

还有其他很多奇葩的事情,你都难以想象,这是中国 100 强民营企业……

期间直属领导正好新婚,部门大 Boss 表示:大家都是同事多少都行,100-1000 不等哈。我想了想决定随 500 元,婚后上班直属领导对我的态度就有了很大的改善,也不再叼我了。

第二年部门人员满编需要定岗定编时,在部门会议上我主动申请转网络组。那时候部门 Boss 再三确认,可我当时是真没明白什么意思。

网络组主要维护公司本地数据中心,并兼职许多其他的事情。主要是由 A 和 B 两个人负责,后来加上我一共只有三个人。我一直以为男生之间的关系相对于异性容易处理,毕竟三个女人一台戏,没想到三个男人更是一台大戏。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 A 同事,A 是部门的老前辈,在公司干了十几年,同时是部门 Boss 的校友,他平时工作极其悠闲,堪比养老。B 同事关系户,之前公司老总的外侄子。先从宏观层面说一下网络组的问题,就是所有的事情只要 A 和 B 没有点头,那么这件事再好也干不下去,辞退谁都辞退不了 A 和 B。整个公司的数据中心维护只有他俩能处理,离了他俩就不能转。

到这,就明白当初为什么部门大 Boss 再三确认了吧,可那时的我真的不不明白……

而我作为新来的,干劲十足,充分根据网络组现有问题,做出了大量改进和优化,创造了许多可以量化的价值。这些事情并不像前面的 GPT 老哥那样,而是事先打好招呼,分析好问题,规划具体,设计方案,实施总结。别的不说,就这些改进优化,至少为公司把我一年的工资赚了回来。而且我做这些事情的目的,也不是为了争夺利益,主要是因为许多事情效率极其低下,我真的不想浪费生命。

于是,我后续进一步推进很多其他事情阻力就特别大,是所有的事情,不是一两件小事。无论你提出什么,都会在第一时间反驳你;借口你是年轻人为由,想法不成熟打压你;总是喜欢拿公司安全来否定你想干的事情。

  • 例如某个事情可以花小钱办大事,结果说我想法不成熟,不成熟就不成熟呗。可是后来自己又拿这个出来,风风火火地搞了起来。

  • 例如我都来三年了,现在我只能处理一些边边角角,繁琐杂事。所有与数据中心相关系统没有任何访问权限,需要进行权限操作的事情都需要联系 A 或者 B 处理。

  • 例如企业微信的自建应用,需要企业主体域名绑定认证,然后才能进行开发。部门会议我提出申请一个公司域名,是的,我们这么大的公司没有可以让开发用的域名。更可笑的是同事 A 怕公司因为这个域名导致停业,理由是信息安全。

  • 例如去年底部门大 Boss 绩效面谈,客套话说尽。最后来了句,同事 B 今年也不小了(29岁),买房子还贷款,所以今年绩效就不给我了。争取明年给你……

  • 例如某次部门会议上,部门大 Boss 要求我们搞一些创新。我实在忍不住就硬刚了 A 同事,大概意思就是阻力太大,事情干不下来。部门大 Boss 碍于场合的关系,要我必须做出成绩,于是乎大家不得不配合我。后续两三个小项目做成了,创新项目也交给了集团,进了创新月报,最后还有奖品哈哈哈。

于是乎,我们彼此在工作中你恶心恶心我,我恶心恶心你。还有许多类似的事情,再一一赘述,我就真的变成怨妇了。

你肯定要问:为什么不离职换家公司?主要原因是:

  • 公司是该行业民营龙头,主要做业务。不局限于技术,我能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 周末双休,每周实际工作时间不超过 8 小时,平均 4 小时,其他时间自由安排。

基于上述两点,大多时候我还是很喜欢这份工作的,毕竟有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无限的学习时间。还有之前疫情期间可以正常工作,管吃管住。不过,现在也到了快要离开的时候了……

客观来说现在这份工作的职场环境,我们只是存在一些观点上的冲突,并算不上什么政治。同事 A 和 B 其实也没有错,大家都没有错,只是我不应该在这个地方搞这些事情。事实上我们也并没有产生大的冲突,毕竟我做得再好,也许还抵不上他们之间的那层关系,毕竟这么大的公司离了谁都能转。

终究是屁股决定脑袋,重要的是说你行的人要行,你也许才是真的行。

生活处处是围城,职场政治可能在当下根本无法避开。我呢,通过咨询老前辈,深度阅读 V2Ex 帖子,询问 ChatGPT 总结了一些法则,希望对你有些许帮助。

  • 了解环境:每到一个新环境,没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前不要站队。

  • 建立良好关系:每位领导都是不是圣人,投其所好,好好经营关系。

  • 保持专业态度:有能力没关系不可怕,最怕的是没关系还没能力。

  • 透明且谨慎:任何没有正式通知的事情都谨慎对待,谨慎处理。

  • 保护自己:大部分人不会在一个地方工作一辈子,永远相信自己,保护自己。

  • 明智地选择战场: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职场博弈务必选择自己擅长的事情,一击必胜。

  • 倾听和观察:充分熟悉了解每个部门,办公室的政治和文化。从而灵活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 寻求外部指导:如果陷入职场漩涡,不知所措。寻找一个行业内有经验的导师,付费咨询。

  • 保持真实性:不必为了一份工作平衡自己的价值观,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地方生根发芽。

人生在世,读懂人心,理解人性,尊重利益!

· 阅读需 2 分钟
Seven Wate

Templater 是 Obsidian 的一个模板插件,它定义了一种模板语言,可将变量和函数结果插入到笔记中。它还将允许执行JavaScript代码来操作这些变量和函数。

Templater 插件允许执行用户个性化脚本,我基于 Templater 利用 ChatGPT 开发完善了三个脚本,简单分享一下,最终实现日志自动获取每日天气,月相,每日诗词开发的三个小脚本,实现效果如下:

效果

  • 每日天气:基于 wttr 的天气获取,可自定义城市、参数。
  • 每日诗词:根据时间、地点、天气、事件智能推荐诗词。
  • 每日一言:基于一言获取每日随机美句。
/**
* 获取指定城市的天气信息
* @param {string} city - 城市名
* @param {string} params - wttr.in 的查询参数
* @returns {Promise<string>} 天气信息
*/

<% tp.user.wttr_weather("郑州", "m&format=%l+%t+%c&lang=zh") %>


/**
* 获取今日诗词并格式化输出
* @returns {Promise<string>} 返回格式化后的诗词
*/

<% tp.user.jinrishici() %>

/**
* 获取一言
* @param {Object} options - 请求的参数
* @returns {Promise<string>} 返回一言的句子
*/
<% tp.user.hitokoto({ c: 'a' }) %>

脚本地址

脚本地址

使用方法

  1. 前置条件:脚本载入成功,可以正常刷新出来。
  2. 模板文件中使用脚本函数,可以参考我的 Wiki 项目目录下的 Templater 文件夹

配置图

示例图

· 阅读需 18 分钟
Seven Wate

二十一世纪,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重塑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在我十二岁时,家里买了第一台电脑,从此相伴,或许将会是一生的热爱。但是我一直很好奇,这个小小的方盒子怎么就能链接世界的每个角落?尤其是过去的三十年间,计算机科学就像是一辆赛车驶向未来,而我们也不知道将要开往何方。它潜在的巨大能量更是为我们创造了无尽的财富和机遇。特别是最近几年,计算机科学已经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而是逐渐成为了地缘政治博弈中重要的一环,那我们为什么不能主导现代计算机科学发展?

俗话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既然我们在当下找不到问题的答案时,那么就有必要深入了解过去。

《信息简史》一书透过历史的纬度,揭示了信息如何从简单的符号演变成了今天全球互联的复杂网络。在人类文明之前,信息主要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和图像等非文字方式传播,然而,这样的方式并未能有效地保存和传承文化遗产。古代文字的诞生无疑是信息传播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随后书写、印刷、纸张和算盘等各种工具和媒介进一步推动了信息的广泛传播。自文艺复兴时代之后,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信息技术注入强大的推动力。电报、电话和电力等后续出现的技术手段,极大地加速了传输信息的速度。

特别是近现代两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继而孕育出许多划时代的科学发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无线电广泛的军事应用具有巨大的战略价值,同时也为现代通信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可以用于计算导弹弹道和破译加密通讯的计算机技术,这一进展无疑为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中,以艾伦·图灵领导的密码破译团队成功地解密了德国的 Enigma 密码机,这一成就对战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图灵 1936 年提出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运行方式奠定了基础。此外,图灵 1950年 提出的图灵测试也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一个标志性的概念。或许是天妒英才的缘故,图灵于 1954 年自杀。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作为一个主要的参与国,受益于其主要国土远离亚欧大陆的地理位置,未曾遭受到严重的军事侵害,同时也获得了战争带来的巨量经济利益。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众多的全球顶级科学家为了逃离战乱,选择了移民美国。其中就包括冯·诺依曼,他是一位在多个领域内拥有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如现代计算机科学、博弈论、核武器以及生物化学武器,被后人尊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和「博弈论之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AT&T 作为美国最大的固定和移动电话电信服务供应商崭露头角,更是在 1950 年代和 1960 年代达到了其历史高峰。在这一期间,该公司雇佣了多达 100 万的员工,年收入也从 1950 年的 30 亿美元(按照今天的货币价值相当于 347 亿美元)猛增至 1966 年的 120 亿美元(按照今天的货币价值达到了惊人的 979 亿美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AT&T 旗下 1925 年创建的贝尔实验室。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即将迎来其最为辉煌的三十年。1947 年,约翰·巴丁、沃尔特·布拉顿和威廉·肖克利等人联合研制出共同发明了改变世界的晶体管。紧接着在 1948 年,克劳德·香农又发表了名为《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的论文,标志着信息论的诞生,并在同年引入了「熵」的概念。进一步地,贝尔实验室在 1969 年还推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C 语言和 Unix 操作系统。

尤其是在《贝尔实验室与美国革新大时代》一书中,其中有一段内容描述了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繁荣情景。与此同时,我们还在面临吃不饱肚子的问题。而在这一阶段,美国家庭普遍拥有小汽车并住进了舒适的洋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贝尔实验室的多位科学家也都有机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研究工作中,这一点实在令人充满羡慕。

综合来看,当时的 AT&T 不仅准确地把握住了社会需求,获得了可观的商业利润同时,而且持续地投资于贝尔实验室,其聚集了全球顶级的科学家,从而推动了计算机科学和通讯行业的巨大发展。

至此,美国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即将迎来腾飞!

在随后的美苏冷战时期,军事竞争又为美国的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继续给科技的熊熊烈火增添薪柴。同时,美国社会普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进一步激发了市场需求。这种需求不仅推动了消费,也为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经济基础。继而形成了完美的正反馈循环:社会需求催生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反过来又推动了更高层次的社会需求。

这一切构成了一个自我强化的生态系统,推动了美国在多个科技领域的持续繁荣和领先地位。这种独特的动态平衡不仅加速了科技革新,也为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福利等多个层面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土壤。因此,美国得以在全球舞台上维持其超级大国的地位,持续走在创新和进步的前沿。

然而,贝尔实验室正在步入其历史的黄昏。尽管该实验室一度是科技创新的先锋,但因多种复杂因素,AT&T 最终被美国政府拆分,贝尔实验室也因此走向了颠沛流离的命运。

贝尔实验室作为 UNIX 操作系统和 C 语言的发源地,对后世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UNIX 传奇:历史与回忆》一书中详尽地讲述了 UNIX 的传奇故事,这个操作系统最初由肯·汤普逊、丹尼斯·里奇和道格拉斯·麦克罗伊于 1969 年在 AT&T 的贝尔实验室中开发。

1965 年,贝尔实验室参与了一项由通用电气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进行的计划,旨在开发一个多用户、多处理器、多层次的 MULTICS 操作系统。据说因为 MULTICS 的过度设计,该操作系统始终未能发布。到了 1969 年,贝尔实验室决定退出该项目,但肯·汤普逊和丹尼斯·里奇仍然以满足个人需求为目的,秘密开发了 UNIX。

起初,肯·汤普逊和丹尼斯·里奇并没有计划开发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他们只是参照 MULTICS 的失败经验,并加入自己的创新思想。但他们很快发现,只需不到三周的时间,UNIX 就能发展成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在接下来的十年里,UNIX 在学术界和企业中广泛应用,多家机构基于原始代码进行了拓展和改良,形成了各种 Unix 变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发的 BSD。

随后,AT&T 开始看中 UNIX 的商业潜力,并修改了 UNIX 的版权规定。这促使理查德·斯托曼于 1983 年 9 月 27 日在麻省理工学院公开发起 GNU 计划。GNU 计划的根本目标是创建一个 100% 自由的、与 Unix 兼容的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被命名为 GNU,是 “GNU's Not Unix” 的递归缩写——既是对 Unix 技术思想的致敬,也表达了 GNU 与 Unix 的不同。

到了 1991 年,Linus Torvalds 发布了与 UNIX 兼容的 Linux 内核,并在 GPL 协议下开源。Linux 后来与 GNU 软件结合,诞生了一个完全自由的操作系统,吸引了大量程序员参与开发和改进,成为 GNU 软件开发的重要平台。这个操作系统通常被称为 GNU/Linux 或简称为 Linux。

与此同时,我们结束内乱、改革开放、步入属于自己的三十年。就更不要提即将诞生的谷歌、英特尔、微软、苹果等,这些改变世界的企业了。直至今日,我们许多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尚未得到满足,更不用说社会需求了。毕竟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致使我们现在还有几个十年。

相比之下,贝尔实验室科学家的终生热爱。尽管如今政策大力支持,许多人却初心易得,始终难守,玩弄于股掌之中,殊不知我们究竟是「真聪明」还是「假聪明」。相比之下,我们不仅丢了天时,失了地利,更不要提人和了。

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我读了很多的书,走了很远的路,尽管我觉得已经找到了想要的答案。但一想或许又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就好比人真有「命」这一说法么?还是所有的一切都仅仅只是偶然?但我想,这个答案的方向应该不会错得那么离谱。

余生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为什么这个小小的方盒子可以链接世界的每个角落?

这个问题的回答,我就是写 10 万字,也没有办法通俗易懂的讲述清楚 😭,建议直接啃书!推荐阅读:

  1. 《计算机是怎样跑起来的》

  2. 《网络是怎样连接的》

  3. 《Linux 是怎样工作的》

  4.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

  5. 《面对对象是怎样工作的》

如果你可以按照顺序通读一遍,那么对于现代计算机科学已经拥有了系统全面的初步认识了。我已经给你做好了微信读书的书单「计算机科学科普」,奥里给!快冲冲冲 ~

为什么漂亮国引领现代科技潮流?我们却不可以

  • 信息简史》:James Gleick 的《信息简史》透过历史的纬度,为我们揭示了信息如何从简单的符号演变成了今天全球互联的复杂网络。

  • 计算机:一部历史》:Peter J. Bentley,《连线》杂志特约编辑。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计算机系教授、荣誉资深研究员。

  • 贝尔实验室与美国革新大时代》:乔恩·格特纳《纽约时报》的记者、历史学家和专题作家。

  • UNIX 传奇:历史与回忆》:Brian W. Kernighan ,《C 程序设计语言》和《UNIX 编程环境》等10多部计算机著作的合著者。他曾在贝尔实验室计算科学研究中心 Unix 开发组工作超过 30 年,见证了 Unix 的诞生。

  • 硅谷之火:个人计算机的诞生与衰落》:迈克尔·斯韦,是知名 IT 作家,最早投入 IT 行业的媒体人之一,与盖茨等众多硅谷大佬有着良好的关系。

  • 芯片简史》:汪波,资深芯片研究专家。早年留学法国,获法国里昂国立应用科学学院集成电路硕士学位和利摩日大学高频微电子学博士学位,分别在华为公司、法国里昂纳米国家实验室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积累了二十余年经验。

  • 芯片战争》:余盛,战略咨询专家、消费品营销专家及财经作家。

  • 开源之迷》:适兕、「开源之道」主创,Linux基金会亚太区开源布道者团队主席,Apache Local community Beijing 成员,CCF 开源技术丛书编委会委员 。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 202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

如果你想阅读这些书,我已经在微信读书生成了「计算机科学简史」的书单,奥里给快冲冲冲!

为什么漂亮国将高新科技视为制裁天朝的尚方宝剑?

关于政治问题我不懂,不过有一些相关资料可以帮助形成一个初步的认知。

资料链接需要全球上网。

· 阅读需 7 分钟
Seven Wate

前几天,终于和老朋友约到一起吃了顿饭,聊了会天。大家即便都是在郑州,约个饭也变得如此困难。工作时间不同,休息时间也不一样,更别提将来有了孩子以后了。后来东一句西一句地聊到了学生时代的寒暑假,那时光可真是太美好了。不过,提起寒暑假,我不禁想起来小时候的那些日子。毫无疑问,寒暑假是学生时代最欢乐的时光,可我的暑假当时一点都不快乐……

小时候,我家在郑州市郊区,去市区只有一班公交车,还需要将近一个小时。我和姐姐每年的寒假过年时候,妈妈才会领着进城。那时候家里生活也比较拮据,更别提有零花钱了。为数不多的收入就是那三块地:西地、岗陆(liù)、北地。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麦子熟后不久种下花生,我和姐姐就放暑假了。因为姐姐比我大六岁,所以和姐姐最多的时光就是寒暑假一块呆着的日子。然而,暑假一开始就意味着,我和姐姐就要开始割草、浇地、摘花生!那时候我和姐姐相较于其他孩子,一直是邻居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聪明、懂事、学习还好,每年都领回家一堆奖状,可是我却渴望其他孩子的自由自在。

一般等姐姐放假回来后,老妈就会要求我们俩写 OKR,需要明确到我俩能为这个家庭做些什么?接下圣旨之后,我和姐姐不一会就把工作表规划出来:姐姐负责做饭、割草,我则负责割草、放羊。我喜欢放羊,因为可以借机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但我一看到割草头都大了,割草、割草,为什么会有草这种东西……

难道就没有人发明一些神奇药水,让草从这个世界消失?土地上发什么就让它长什么,长什么就吃什么不行?主要是前脚刚割完,后脚草就又长起来了。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割不完,根本就割不完!还是寒假好呀,冬天来了就不用割草了。可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每次走在去西地的路上,我都会想这些无厘头的问题。

西地算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宝地:因为有许多枣树,下面还可以种花生。我家旁边的邻居还总是喜欢偷偷侵占一些。我就会在浇地的时候,就会偷偷开个口流水,试图淹死邻居种的花生。割草倒不是什么技术活,就是把所谓长得不对的野草除掉,留下能结果的花生。花生开花后,向土地里生长的触须就是花生结果的茎。我不想割草,就会马虎地把草连带着茎一块割掉,老妈见状就会数落我。不过长时间在花生垄蹲伏前进,站起来不免两面发黑,我就会申请回家!

还不让我回家,还不让我回家!每次不让我回家,我就拿着铲向土地发泄着怨气!不过有时候还会挖出一些陶粒、碎片,我就会装到口袋带回家,向小伙伴炫耀说是唐三彩碎片。「啥垃圾碎片啊,你着不着咱庄岗陆挖出来个墓地,走去那看看吧」。我心里却是想着得亏岗陆被占了,要不然还得去岗陆割草了。

岗陆离西地不远,却土地贫瘠,到处都是起伏的沙土岗,不过却是我家最大的一块地。后来不知道因为地理位置特殊,还是因为沙土多,岗陆从不想要的破地成为了香饽饽。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村里队长就和一些人合伙私自就把沙土卖了,据说还挣了几百万。然后不仅修了高速,还修了国道和大大小小一堆道路,可算是把岗陆挖了个底朝天。只剩下了一块被路围着的地方,又被堆放了几十米高的建筑垃圾,据说未来还要被改造成市民体育公园。

北地是我和二爷两家的,听说二爷是伯祖父去抗美援朝回来后领养的。后来伯祖父去世后,二爷因为从小佝偻也不能耕种,这份地稀奇古怪的就让我家种了。村里后来流行种植梨树,据说是比种麦子挣钱。家里也买了几百颗梨树苗,我心里倒是想:这能挣钱都到啥时候了。果不其然,一年又一年,钱还没挣着,就有割不完的草,叮不完的包。高中的时候,北地的梨树终于迎来了大丰收。可惜又大又甜的黄梨,一斤才卖一块多钱。

时光荏苒,因为家里的地陆续被占了,我也终于不用割草了。不过我也换了一个地方继续「割草」——开始工作了。那些日子虽然辛苦,但每每回顾,却总能让我心生暖意,仿佛那就是成长的代价和收获的开始。

· 阅读需 7 分钟
Seven Wate

最近又把之前买的摄影教材再拿出来翻翻看看,打算系统地复习摄影,同时给身边的朋友简单明了地分享一些关于摄影的基础知识。

现在拍张照片,其实很简单。摄影经过胶片时代、数码时代、到智能手机,曾经离我们非常遥远的东西,如今触手可及。生活中随时拿出手机一拍,转手发在朋友圈,也是早就习以为常的事情。但如何拍一张好看的照片,却是一门深奥的艺术!

一副好照片是怎么来的?

每次看到书籍、杂志、影展上那些令人惊艳、向往的照片,我们都会心生向往。毕竟谁不想拍出那样的照片呢!😎

实际上,生活中美景无处不在。 只要我们具备了一定的摄影技巧,便能捕捉到那些瞬间,拍出令人心动的照片。

然而,一张真正出色的照片,首先要满足三项基本原则:鲜明的主题、引人注目的内容以及简练的构图。 如果满足了这三项原则,那这就是一张好照片,或者说、它已经朝向了更高的艺术方向前进。

鲜明的主题

首先,一副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表现一个人、一个事物、甚至是一个故事情节。主题必须明确、不容忽视,让任何层次的观赏者都能一眼看出

其次,一个鲜明的主题并不意味着它必须是大而华丽的,或者是引人注目的。有时,日常生活中的微小细节、一个简单的手势或一个短暂的眼神都可以成为深入人心的主题。关键在于如何捕捉和表达这些瞬间,使其引起大家的共鸣。

再者,鲜明的主题往往与情感紧密相连。我们不仅要能够捕捉到物体的形态,更能捕捉到背后的情感和故事。这种情感的传达使得照片不再是单纯的图像,而是能够触动人心的艺术品。

总的来说,鲜明的主题是摄影的灵魂,也是我们表达自己观点和情感的载体。

引人注目的内容

内容的选择是摄影中的核心支柱,它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吸引,更是对观赏者心灵的触动。好的内容能够迅速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使其深入探索照片的每一个细节。

在这个图片泛滥的时代,内容的原创性和独特性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追求那些鲜为人知或少有人捕捉的主题,或者尝试从全新的角度展现常见场景。

与此同时,内容与其环境的交互也极为关键。我们需思考如何巧妙地运用光线、背景、天气和季节等元素,以增强主题的魅力。有时,一个平凡的物体在特定的环境下会展现出意想不到的美。

内容不仅是摄影中的重要支柱,更反映了我们对世界的独到见解。捕捉那些令人铭记的瞬间,更需要我们有敏锐的观察力、创新的思维和扎实的技术。

简练的构图

构图的简练性是摄影中的基石。它决定了照片的整体感觉,它确保了画面的每一部分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无任何多余元素,从而使观赏者的注意力集中于主题。

为了实现这种简练,我们可以依赖于基本的构图原则,如三分法、黄金比例和领导线等。但关键在于,我们应能够根据实际情境灵活运用这些原则,而非僵化地遵循。

此外,画面空间的巧妙利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通过恰当的留白、前景和背景处理,照片将展现出更丰富的深度和层次。在有限的空间中,展现主题的魅力,同时确保整体和谐。

简练的构图融合了摄影的艺术与技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和学习,才能真正创作出简洁、有力、吸引人的作品。

此外,后期处理在摄影中也占据了不可或缺的位置。 毕竟我们在拍摄时可能无法完美控制每一个细节,但后期的裁剪和调色为我们提供了调整画面比例和焦点的机会,使得照片的构图更为精炼和有力。通过细致的色彩调整、对比度的增强和特效的应用,我们能进一步提升照片的视觉冲击力,让其更具吸引力。

摄影,不仅是对技术的追求,也不止于简单地记录生活。它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度感悟,是通过镜头捕获的情感和故事,是我们与拍摄对象之间的情感交流。

正如著名摄影师安塞尔·亚当斯所言,这句话深得我心:

「你拍的照片,不仅仅是照片,它更包含了你经历的每一段旅程,读过的每一本书,听过的每一首歌,以及你深爱过的每一个人。」

· 阅读需 2 分钟
Seven Wate

这几年一直自己居住,嘎嘎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呀。本想整理一下分享,可最近浏览到了青衫出品的《独立生活能力清单》,超级具有指南意义和参考价值。同时再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恭喜你离自由更进一步 ~

自我审视《独立生活能力清单》中可以满足 90%,目前职业发展、财务管理、情绪控制,需要继续保持,进一步完善!让我们一起奔赴美好的明天 ~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

· 阅读需 3 分钟
Seven Wate

上班两年多了,工资没见上涨,体重却是蹭蹭蹭的长。小肚腩,气喘吁吁,干啥事都不想动弹。日常工作、生活琐事搞得每天都精疲力竭,更别提回来再运动运动了。然而,然而……尽管现在实现了当初梦想体重 80kg,但这是虚假的 80kg,满满肥肉的 80kg。

体重记录

岁月可真是把猪饲料啊!😔😔😔

三年,你知道我这三年怎么过的么?27 斤,27 斤五花肉啊!😵😵😵

之前高中的时候,体育特长生,身材还算一级棒。如今呢,猪饲料y越吃越多,真的是毁灭吧!天天拍着日渐丰满的小肚腩啧啧啧。平时也不是没有锻炼,主要就是吃的饲料太多了,运动强度达不到,吃的又多,只能一路小跑的发胖了……

下班之后我是懒得去健身房的,练完之后还要通勤,我就想洗个澡,直接躺了。再有就是上班的时候跟一群吊毛斗智斗勇,没有心力来场高强度锻炼了。而且如果高强度训练没有坚持下来,非常打消积极性。毕竟要学会尊重人性,啥事单靠毅力是坚持不久的。

目前,我正在践行《三一计划》,家里也买了一些精巧好用的健身器材。未来体重还是要保持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的,简单来说《三一计划》是这样的:

  • 小于 140 斤:不减肥,要吃吃吃了。

  • 150 斤左右:正好,继续保持。

  • 大于 160 斤:必须要控制饮食,保持运动了。

  • 三:每周 3 次 1.5 倍基础心率 30 分钟的运动。

  • 一:周末 1 次 2 倍基础心率 30 分钟的运动。

冲冲冲!GGBOY 在行动!